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曹魏宛城太守阵容装备搭配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
《三国志》中对王冲的记述很少,只附在《费诗传》中。王冲担任牙门将,是江州督李严的部属,但因为被李严憎恶,惧怕李严会对付他,于是投降曹魏。曹魏任命王冲当乐陵太守。
李鸿投降蜀国后会见诸葛亮,提及见过孟达,正在和王冲见面,王冲说孟达投降曹操后,诸葛亮想杀了孟达的家人,但刘备没有答应,孟达没有相信王冲的话。诸葛亮为了得到孟达作外援,写了信给孟达,信中提及知道了王冲的言论,赞扬孟达了解他,没有相信王冲的话。
蜀国哪位名将位列“五虎上将”之首,最后因性格缺点被杀?
话说,崛起于阡陌之中,数次奔波于各诸侯之间,数十年的蹉跎,仍然无法磨灭汉昭烈帝刘备内心的雄心壮志;曹操视他为最大威胁,袁绍提防他,刘表也只是拿他当“看门犬”;只有陶谦将徐州让给了他,但却被“白眼狼”吕布夺了去,刘备的前半生,写尽了一个有抱负的男人的悲哀。
但刘备绝对是一个励志人物,四十六岁得到诸葛亮之后,刘备的人生开始逆袭,先是通过赤壁之战,夺得荆州半壁,后又通过张松和法正成功入蜀,接着北上汉中,倾尽蜀地所有民力物力,终于打败了曹操,夺得汉中,大业初成,在六十岁的时候登基称帝。
要说刘备麾下,除了诸葛亮以外,名气最大的人是谁?还用说?当然非“五虎上将”莫属。其中在“五虎上将”中居首位的是关羽。在公元184年,刘备第一次正式踏入历史的舞台,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
但是刘备实在运气太背,除了短暂得到过徐州一段时间之外,一直都是东奔西走,一路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可以说,刘备的势力,从起兵开始到投靠刘表之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增长;而关羽,也曾短暂的被迫投降过曹操,还因只身在万军丛中阵斩大将颜良而被封为汉寿亭侯。
但是当初终究是被迫投降曹操,而且当时刘备也的确不知所踪,关羽无处可去,后来关羽得知了刘备去处,于是毅然而然“封金挂印”的离开,重新回到了刘备的身边。当时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不过曹操认为各为其主而阻止。民间文化把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单骑”。
而关羽也因为这个故事留下了千古忠义之名,而且关羽之所以后来被封为“武圣”,与其作战能力及个人勇武并无太大关系,论个人武力,关羽不说能项羽比,就是比同时期的吕布都要弱;若论作战,历史上超过关羽的人实在太多了;关羽主要就是以“忠义”而被封为“武圣”的。
其实所谓“五虎上将”,在当时并没有,是后人编撰的,其实论战绩,前期的张飞绝对比关羽要更耀眼,只说入蜀战役和汉中战役,张飞的表现就很抢眼,但是关羽的人生最后一次战役,实在太辉煌了,直接让关羽成为当之无愧的“五虎上将”之首。
这场战役就是襄樊之战了,襄樊之战发生在刘备夺取汉中之后;不过让关于决定出征的原因却是在汉中之战前,当时曹操召曹仁为征南将军,讨伐关羽。曹仁屯樊期间,大肆征调徭役,南阳郡一带军民苦不堪言。宛城太守侯音与卫开于是劫持太守造反,与关羽联合。曹仁率军前往平乱,在攻破宛城后将侯音斩杀,并屠城。
而让关羽发动这场战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东吴政权已经和刘备政权签订了“湘水划界”,划定了疆域,关羽是一个颇为信奉盟约和道义的人,所以他认为东吴已经稳定了;而且当时孙权正在进攻合肥,曹魏的主力都驻守在淮南,中原空虚,只要突破了襄樊,之后的曹魏对关羽而言就是不设防的存在。
公元219年,关羽令南郡太守糜芳守卫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他自己率军三万向樊城的曹仁进攻。曹操派出大将于禁率领七军援救襄樊,结果却被关羽用水计给破,庞德兵败被俘后被杀,而于禁则选择了投降;之后关羽乘胜对樊城发起猛攻,樊城进水,城墙崩塌,樊城破城在即。
就连曹操最为倚重的名将曹仁,都想弃城而逃,可见当时情形之危急,结果曹仁还是在满宠的劝说下,与将士们盟誓,以死守城。关羽又派别的将领把将军吕常包围在襄阳。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同年十月,陆浑民孙狼等苦于徭役,叛上作乱,南附关羽,遥受关羽印号,为之支党,关羽的声势一度威震华夏。
甚至曹操都想迁都避其锋芒,结果还是在司马懿、蒋济等劝阻下才没有迁都,而且司马懿还给曹操出了一招“驱狼并虎”之计,结果不会吹灰之力,就让关羽被认为绝对不会来犯的东吴给灭了;但是“襄樊之战”中,关羽对阵曹魏大军,不仅以弱胜强,还赢得极为漂亮,而且这还是关羽独立指挥的一场战役。
但关羽败也就终究败在自己的性格之下,关羽性格太过孤傲。对外,在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这让孙权十分恼恨。对内,关羽与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公安守将士仁有嫌隙,导致关羽领兵出征时,由糜芳、士仁两处负责供应粮草军需,两人不愿全力救援关羽,后来关羽还威胁这两人,这两人直接就投降了孙权……
在如此情况下,关羽即便前线战役打得再漂亮又有什么用?后方不稳,盟友偷袭,焉能不败?当然,这也与刘备的安排有关,就不应该让关羽一员武将在没有制约的情况下镇守如此重要的地方,如果当时诸葛亮或者法正或者黄权等人能在荆州辅佐关羽的话,想必又是另一番结局了吧。
关羽北伐,宛城起兵响应,结果惨遭屠城,曹仁为什么非要屠城?
漫长的历史中,战争是必不可少的,而屠城这个词我们也一点都不陌生。曹仁就曾经有过一次屠城,对象就是响应关羽北伐的宛城。原因就是要在宛城之前和刘备关羽得到合作的关系,这一做法也差一点将曹操的军队置于死地,也因此宛城反对曹操的声音越来越大。
要说这件事,我们就不得不提起关羽发动樊城之战之前,刘备那个时候已经将益州的大半收入囊中,楚汉势力越来越强劲,刘备也将曹操在汉中战争中打败了,将汉中收入囊周,似乎这时的局势已经定下了大半。这时候,刘备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拥护,一个个人都愿意来投奔他。
宛城在这样的局势下也是想要兴复汉室的,他们很想去配合关羽,所以他们擒拿郡太守东里衮。但是北伐之众,关羽竟然在樊城之中深陷进去,难以脱身,宛城也难以对抗曹魏的政权,所以曹仁就开始来做扭转局势的人。
其实我认为并不是因为这场叛乱才导致曹仁要来屠杀全城的人民,但是这场叛乱被曹仁平息,无论如何不可能有两全其美的事情,主要的挑事者是不可能得到赦免的,但是为什么非要用屠城这样的手段呢?
我认为曹仁是觉得东汉是汉献帝的故乡,所以宛城是不可能和曹魏成一条心的,既然他们不会投奔曹魏对抗蜀汉,这样的人曹仁认为也不应该留下了,所以他才选择了屠城。
孟达投降曹魏后,为何会受到重用?
孟达投降曹魏后,为何会受到重用?
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兵源是最关键的资源之一。因为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需要有足够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战略,还需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支撑。
因此,当孟达投降曹魏并带走部曲四千余家时,这意味着曹魏获得了一支庞大的军队,以及更多的人口资源。
孟达的投降对曹魏的壮大有着深远的影响。曹丕对孟达的加官进爵和重赏,表明了他对孟达的重视和赞赏。曹丕还让孟达担任新城太守,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并为新城郡,这进一步巩固了曹魏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地位。
同时,孟达带走的四千余家部曲,组成了庞大的家庭和人口资源,这对曹魏的后勤补给、税收等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孟达的投降,为曹魏提供了更多的人口和兵源,对曹魏的战争和统治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孟达的投降也暴露出了刘备统治下的问题。孟达和刘封在关羽战败时没有救援,导致关羽的失败和刘备的震怒。刘备随后处决了刘封,而孟达则投降了曹魏。
刘备统治下的军队并不是非常有序,可能导致军事上的问题和政治上的不稳定。
陈仓之战多惨烈?
陈仓之战多惨烈?
曹休惨败淮南石亭,西线魏军大量东调,以抵御孙权,致使关中兵力虚弱,诸葛亮乘机发动第二次北伐
就在马谡兵败街亭的当年(公元228年)12月,诸葛亮决定再次出兵北伐, 他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第二次兵出祁山,与当时曹魏军事形势的变化有直接关系。
原来,228年5月间,吴主孙权授意鄱阳太守周舫写信给魏朝扬州牧曹休,骗他说自己得罪了吴主,欲献郡降魏,请曹休率军接应。曹休不疑有诈,信以为真,欣然率步骑10万南下寻阳(古地名,在今江西九江附近),以接应周舫叛吴降魏。
魏明帝曹睿派大将军司马懿率军由宛城(今河南南阳)向荆州江陵进发,派豫州刺史贾逵率军由西阳县向濡须口之东关进发,从两路配合曹休。
8月,孙权亲自到皖口督军,派陆逊指挥诸军在石亭猛攻曹休大军,大破之 ,斩首万余,掳获牛马车乘万辆,缴获的军资器械堆积如山。多亏贾逵率部拼死救援 ,曹休才侥幸得以生还,不久即背上生痈(炎性皮脂瘤)而死。
魏国在曹休惨败石亭后,领教了孙权的厉害,为了加强东线的防御力量, 与孙吴抗衡,便将西线的兵力大量抽调至东线的淮南一带,以至关中空虚。
正是这种情况,诸葛亮这才抓住机会迫不及待地兵出祁山,进行第二次北伐的。
陈仓之战,诸葛亮遇到了郝昭这块难啃得“硬骨头”,4万对一千竟然一筹莫展,久攻不克,还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撤军时斩杀魏将王双......
得知诸葛亮的企图后,曹魏大司马曹真判断,诸葛亮鉴于第一次街亭、祁山之败,这次不会重走老路,“后出必从陈仓(今陕西宝鸡以东)” ,以切断关中与陇西的联系,于是未雨绸缪,派镇西将军(杂号将军)郝昭等人在陈仓筑城挖壕以固守,严阵以待。
此次北伐,诸葛亮果然没走祁山老路,而是挥军经故道(金牛道),出大散关(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直逼陈仓(今宝鸡东)。数万蜀军很快便包围了陈仓,但诸葛亮一开始并未督军发起强攻,而是派魏军守将郝昭的太原同乡靳详(任蜀军军使 )在城外遥劝他献关投降。
郝昭虽然骁勇善战,但在名将辈出的魏朝只是一个杂号将军,却对曹魏忠心耿耿。面对小老乡靳详的劝诱,他不为所动,在城楼上朗声答道:
“魏国律法,君所熟悉,吾之为人,君所深知。吾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只知死守城池。君勿再言,请还告诸葛亮,便可攻城” 《三国志》。
靳详无奈,只得怏怏退去。他把郝昭的话原封不动地传给诸葛亮,诸葛亮并未恼怒,而是又派靳详再去城下劝降。靳详在城下对郝昭说,陈仓城内兵少力孤,难敌我西蜀大军,请君不要白白送死,螳臂当车,自取灭亡。郝昭听得不耐烦,张弓搭箭欲射靳详,靳详急忙退却。
诸葛亮见劝降不成,自以为拥军数万,而守陈仓的魏军仅千余人,一举荡平应非难事,他还预估魏军从东线发来救兵短时间无法赶至,遂下令攻城。诸葛亮用尽了各种攻城办法,郝昭也相应地使尽了各种守城之术。
蜀军架云梯、用冲车以破城;郝昭则督率守军用裹着油布的火箭猛射云梯,用抛绳连着石磨击砸冲车。诸葛亮又令将士架设高百尺的木城(架)俯射城上守军,担土填平壕沟;郝昭就指挥守城军民“于内筑重墙” ,给城防加上“双重保险”。
诸葛亮令蜀军在城外挖地道,欲穿城而入;郝昭就在城内挖掘横向深沟,使蜀军无法得逞。
蜀军经20个昼夜的轮番进攻,魏军以一当十,顽强抵抗,重创蜀军,城下遗尸累累,热血横流,诸葛亮方法用尽,却未取得明显的进展。
魏大司马曹真得知诸葛亮挥军猛攻陈仓,急令将军韦耀等率军救援。 与此同时,魏明帝曹睿也派袭夺街亭、“虎步关右”的名将张郃率部驰援陈仓。张郃在街亭之战中大破马谡、逼退诸葛亮后,本来奉命驻守关中,后因曹休在石亭被陆逊攻破,他便被迁调到东线镇守方城(今南阳市方城县)。
张郃以谋勇兼具著称,常能料敌如神。当张郃奉命率部从方城赴援陈仓路经洛阳时 ,魏明帝特意召见他,询问道:“等将军到达时,诸葛亮会不会已经攻破陈仓”?张郃很清楚蜀军孤军远出,因山遥水远,军粮转运不便,必定很难持久,便答道:
“等不到臣抵达陈仓,诸葛亮肯定就已退兵逃走了。掐指算来,蜀军(原文为贼兵)的军粮维持不了十日”《三国志》。
话毕,张郃拜辞明帝,率军马不停蹄,昼夜兼程,衔枚西进。
果不出张郃所料,诸葛亮久攻陈仓而不下,而军粮即将吃尽,又打探到曹魏援军正源源不断开过来,只得撤围而还。
见蜀军后撤,魏将王双立功心切,率骑兵跟在蜀军后面紧追不舍。《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
“ (蜀汉建兴6年,公元228年)冬,(诸葛)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 。”
魏将王双率骁骑追赶诸葛亮,诸葛亮中途设伏大破其军,混战中,王双被蜀军悍将魏延斩杀。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除击杀魏将王双外,一无所获,而围攻陈仓20余日而不克,兵力占绝对优势的蜀军损兵折将,伤亡不小。所以,这已是一次失败的战役,只是不详首出祁山北伐曹魏那样败得惨重而已。
好了,今天关于“曹魏宛城太守阵容装备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曹魏宛城太守阵容装备搭配”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