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古
3月11日,《东方体育日报》报道称,由于此前已经累积两张黄牌,3月24日进行的12强赛国足与沙特之战,国足队长吴曦将停赛。因此,“谁来顶替吴曦”就成了国足教练组亟需解决的问题。
从郑智到蒿俊闵,再到吴曦,国足近几年的场上队长确实起到了中场核心的作用。特别是本届世界杯预选赛,作为主力后腰的吴曦几乎全勤,不但起到攻防转换枢纽的作用,在攻防两端也经常能够看到他的身影。称吴曦是国足场上最累的球员,应该不会有太多人反对。
如此重要的球员缺阵,对国足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死了张屠夫,不吃没毛猪,没有吴曦的国足应该怎么打,这才是国足教练组最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寻找替身”。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原因有两点(特别说明,以下分析均基于艾克森、阿兰、洛国富和费南多缺阵而武磊参赛的情况,反之则另说):
1、目前的中场球员中,没有能够替代吴曦、并且不致球队水平明显下降的球员。蒿俊闵年龄偏大,体能和状态都难达要求;张稀哲偏重于进攻,防守能力略显不足;徐新的综合能力与吴曦比较接近,但大局观、反应速度以及持续奔跑能力稍有欠缺;其他的,廖力生、严鼎皓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均难以胜任。
有人提议戴伟浚,我认为更不可能。
戴伟浚的特点是技术、意识俱佳,出球准确性、突然性强,是比较典型的进攻组织型球员。在深圳队两个赛季,戴伟浚几乎没有打过后腰。第一个赛季,深圳队组织型后腰是塞尔纳斯,戴伟浚司职前腰;第二个赛季,深圳双后腰以张源和李源一为主,戴伟浚仍是前腰。再说了,速度和体能均非戴伟浚的强项。面对脚下技术好、速度快、冲击力强的沙特队,戴伟浚如出任后腰,其弱点会被放大而必成对手针对的主要进攻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硬要找一名吴曦的“替身”,只能是降低国足中场的进攻活力,随之而来的是前锋得到的中场支持减少。这对于艾克森等几名前场归化球员缺阵的国足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2、所谓“谁来顶替吴曦”,其实是只看到了问题的正面,而忽视了问题的背面。也就是说,缺乏对问题的全面考虑。
从已经打完的8场比赛来看,国足虽然没有一套相对固定的首发阵型和战术打法,比如第1场用的是442阵型,第2场是532,第3场是4231,第4场又是532等等。但从整体来看,国足更倾向于4231阵型,比如从第5至第8场。一般而言,吴曦首发后腰之后,另一名后腰多是徐新。
事实上,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这么多年了,国足的双后腰基本上是一人主攻,另一人主守的模式,但吴曦和徐新的特点比较相似,都是攻守兼备,或者稍稍倾向于进攻类型的后腰。这对后腰组合如果出现在中超,可能会比较理想。但放到12强赛,缺点就比较明显。特别是放到国足这个集体,防守偏弱的问题就比较严重。
里皮对此看得非常清楚,重掌国足帅印之后,他很少把吴曦和蒿俊闵同时放在后腰的位置上,原因就是与俄罗斯世界杯12强赛相比,二人年龄又长了两岁。如果没有一名防守型后腰,中路防守显得非常薄弱。为此,吴曦或者蒿俊闵之一与池忠国的组合,就成了“里家军”时的常态。如果要用蒿俊闵,则把吴曦提到前腰的位置。
到了李铁时期,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无论是5后卫还是单后腰,中场的防守都屡被诟病。李霄鹏执教之后,不但中路防守问题继续存在,边路也屡屡成了对手突破的重点。可谓按下葫芦浮起瓢,边路防守又成新的弱点。原因就是国足目前的人员配置不适合打4231阵型,而根在边路。
国足眼下没有特别突出并且全面的边锋,而两名边后卫又缺乏助攻能力,进攻只能更多依靠中路的吴曦,从而形成国足相对单一的进攻方向。但由攻转守的时候,对方的边路往往比较强——除了越南队,国足小组的4个对手都有非常强的边路进攻能力。由于国足的边锋防守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吴曦或者徐新前插参与进攻,中场无论是中路还是边路都非常空虚。这一弱点,甚至大年初一之战都被越南队利用并且屡试不爽,国足的3个失球有两个是对手的边路传中打进。
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办法只有一个,改变打法,由4231阵型改为3后卫,个人认为最理想的就是3412。
除了5后卫或者4231阵型的缺点——当然,只是针对目前的国足而言,边路进攻球员的特点,也决定了只能打3412阵型的必要。
武磊、韦世豪都是防守能力相对较弱的边锋;刘彬彬和刘洋攻守比较均衡,但前者战术意识、配合性略显不足,后者大局观和绝对速度有欠缺,也还没有在国家队层面证明过自己;金敬道体能甚佳,但配合意识以及传中质量有待加强。这5名边锋,如果打4231阵型,除了金敬道,基本上身后都会出现大片空档的可能。一旦对手发动边路进攻,很容易就形成长驱直入之势。
要避免这种情况,目前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增加中场的防守力量,同时减少边锋的回追距离,除其长距离上下奔跑之弊。准确地说,就是增加两名边翼卫,可以起到一举两得之功。进攻时,边翼卫要大胆参与;防守时,要起到边路防守第一屏障的作用。
另一方面,3412阵型,比4231阵型多了一名前锋。同是双前锋,3412阵型比442阵型又显得球队整体阵型更为紧凑。从首战澳大利亚来看,先不说是否有理想的边前卫,442阵型无论如何站位,中场的中路防守都显得非常吃力。如是菱形站位,则单后腰独力难支,甚至形同虚设;如是平行站位,则阵型过扁,等于放弃前场。一旦对手提速,整个中后场的防守就非常被动。
从上赛季中超联赛运用3412阵型最成功的海港来看,除了奥斯卡、穆伊二人主攻(后者攻守兼备)之外,左边翼卫吕文君的助攻作用非常重要。除了在奥斯卡身边增加一个进攻点,还起到策应和保护奥斯卡的作用。前锋出身的吕文君,不但有速度,还有非常强的得分能力。如果右边翼卫王燊超改打后腰或者右后卫(右中卫),则右边翼卫改为李申圆。如此一来,海港的整个进攻就非常有立体感,左中右三条线都有进攻能力。如果吕文君和穆伊前出进攻,则阿布拉罕或者杨世元以及右边翼卫王燊超主守。也就是说,海港基本上时刻至少保持有两名球员负责中场的防守,而进攻火力不减。
因此,本人着力建议国足采取3412阵型,就模仿海港的打法。具体站位如下:
前锋:张玉宁、武磊
前腰:戴伟浚
后腰:高天意、池忠国
边翼卫:刘洋、王燊超
后卫:将光太、朱辰杰、郑铮
守门员:刘殿座
这其中,戴伟浚的作用类似奥斯卡,自不必多说;刘洋类似吕文君,偏重进攻;王燊超则按照其在海港的习惯打法,以防守为主。双后腰之所以没有选择徐新,盖因其习惯于进攻,在防守方面不及池忠国和高天意。而池忠国相对较为出色的前出能力,可能参考穆伊的打法,但主要职责仍是防守。后腰过多盘带,一旦被对手抢断,中路防守就有可能出现纰漏。高天意已经被证明是年轻球员中最为出色的防守型后腰之一,无论是比赛的态度还是防守的硬度都无可挑剔。
刘洋的防守略显粗糙,但相对于没有边翼卫的4后卫,边路、特别是左边路的防守要稳固得多。再说了,刘洋有较强的进攻能力,他的积极进攻,可以弥补戴伟浚一人在中前场进攻组织人数上的单薄,对戴伟浚是一个补强。相对地,张玉宁较强的回撤拿球、做球能力,也使得前场的进攻手段更为丰富。他与武磊之间的一前一后站位,也令国足的立体化进攻有了可能。
几天前国足与亚泰的首场热身赛,有报道李霄鹏采取的就是3中卫战术,但从报道来看,具体阵型是343。个人认为,343之于国足,真的不如3412。因为前者更偏重于进攻,类似排出3前锋,但目前国足缺乏过硬的得分手。说白了,没有3名前锋可用。如果明确是3412阵型,球员的职责就非常清晰、明确,比赛中就不容易出现混乱。这一点,对于与对手相比处劣势的国足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
尽管这一战术演练的时间并不长,此前更是从未尝试过。但现实如此,不得已而为之。只要能够调动好球员的比赛状态、激发他们的比赛士气和斗志,相信国足能够打出比较精彩的比赛。至于“寻找吴曦的替身”,实在没有必要再去考虑了。
(今日头条独稿,未经许可禁止以非本人名字转载!图片全都来自今日头条免费图片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