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霸雄心阵容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王霸雄心阵容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感受它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2019年3月,香港英皇在香港举行了年度电视巡礼,同时香港电视剧也曝出不少新作的片花,其中包括黄宗泽主演,2018年《飞虎之潜行极战》的续集,《飞虎之雷霆极战》。
就曝出的片花来看,《飞虎之雷霆极战》全面升级,值得期待。
黄宗泽,香港著名中生代男演员之一,基本可以确定同时代能与林峯并列为中生代男演员双雄之一,而且主要是耕耘香港电视剧的男演员。
黄宗泽出生于1980年,2019年已经39岁,而林峯出生于1979年,2019年40岁,两人相差也就一岁。大家都知道,现在活跃在香港**的男星,如果不是周润发,梁朝伟,梁家辉这老一辈。
稍年轻一辈的就是刘青云,张家辉,古天乐,吴彦祖几位。说得不好听一些,这几张脸观众都看得有些厌烦了。而80后左右的**男星,大概只有谢霆锋,余文乐两位了。而年纪相仿的林峯和黄宗泽,堪称80后香港电视剧一哥。
黄宗泽早期就受到重视
林峯本贴就不在分析了,黄宗泽在参演的首部电视剧是2003年的《冲上云霄》,可以说起点非常高了,可以说是正式出道,并且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而在《冲上云霄》过后,黄宗泽参演了不少港剧。
如2005年的电视剧《我师傅系黄飞鸿》,黄宗泽已经就是男主角了,可见黄宗泽在当时的香港新生代,是非常受到重视的。后来又参演电视剧《我的野蛮奶奶》《阿旺新传》,2006年的《千谎百计》和《赌场风云》。
黄宗泽在香港电视剧上站稳脚跟
如果《冲上云霄》是黄宗泽的起点,那么2007年参演的《溏心风暴》,可以确定是黄宗泽在当时香港新生代电视剧男演员,现在的中生代男演员,彻底站稳脚跟成为实力派的电视剧作品了。
一言以蔽之:黄宗泽终于有了自己的代表作《溏心风暴》,代表角色唐至逸。
在《溏心风暴》过后,黄宗泽又参演了不少电视剧作品,但比较知名和有代表的,还是2009年的《烈火雄心3》的方履安,并且在当年的香港电视剧影帝争夺当中,可以说坚持到了最后提名之一。
黄宗泽彻底入住一哥之路
时间来到了2010年左右,当时的黄宗泽已经是香港电视剧中生代男演员的中坚力量,伯光认为让让黄宗泽彻底成为香港电视剧中生代一哥双雄的,肯定还是2011年的《潜行狙击》,毕竟当时《溏心风暴》。
黄宗泽虽然表现精彩,但并不是绝对男主角。《溏心风暴》里林峯同样有参演,戏份和其它方面明显比黄宗泽要重要不少。但这部《潜行狙击》,黄宗泽不但是男主角之一,而且首次挑战反派角色,表现还非常精彩。
《潜行狙击》不但让黄宗泽获得了香港电视剧的专业奖项,而且这部电视剧和角色,本身在市场上的口碑,质量,再到收视率等等方面,都是全面的成功,堪称奠定地位的作品。
在《潜行狙击》过后,黄宗泽参演的香港电视剧有很多,大多数并没有多少值得书写的地方。因为黄宗泽在香港已经发展到了巅峰,虽然有些自小看港剧的观众不愿意承认,但在2012年过后。
华语影视剧文化中心,已经从港台开始向着内地迅速的倾斜。在港台发展到巅峰的艺人,都会选择北上大陆发展,获得14亿人的认可,便是打开巨大的大陆市场。
黄宗泽这部剧就是2012年,和唐嫣主演的《长在面包树上的女人》,本剧一直压着没播,居然到后来才播,成绩还算是相当成功的。不知为何,黄宗泽跟着还是选择转回香港拍港剧了,连续拍摄了几年的港剧,地位更加稳固了。
直到在2013年才接了一部内地剧《神探杨金邦》,女主角名叫杨淇,肯定很多人电视剧名和女主角名都没有听过。另一部在内地拍摄的剧《少年神探狄仁杰》,相对知名了不少,但整体成绩也不如预期。
道理也非常简单,因为这两部都是投资不算太高,不是那种a级大资源的内地电视剧,足以证明即使在香港发展到巅峰的艺人,到内地发展遇到的困境。
有人不信,在狄仁杰后,黄宗泽下一部内地电视剧是偶像剧《爱让我们在一起》,有多少观众听说过呢?
黄宗泽回归香港过后,接的港剧就是顶级资源了,像是2014年的《点金胜手》,再到2016年的《刑警兄弟》,和黄翠如、萧正楠,张继聪主演的《幕后玩家》。
看到没有,非常典型的现象了,黄宗泽到内地发展,只能演演狗血都市偶像剧,狗血的古装剧。但在香港本土,黄宗泽接到的是香港顶级资源的警匪剧和悬疑剧。
而说到香港警匪剧,说到黄宗泽,怎么能不提2018年的《飞虎之潜行极战》呢。
这部剧在内地的成绩也不错,虽然只是网络上播出。但已经是继《冲上云霄》《使徒行者》等港剧外,非常成功的港剧了。
而在2019年,黄宗泽参演的这部剧的续集《飞虎之雷霆极战》,前几天香港英皇年度巡礼上,大量港剧也曝出了片花。
《飞虎之雷霆极战》不管国际地域,枪战场面,还有演员阵容,都全面升级了,足以证明投资也加大了不少。
总而言之,黄宗泽一路走来,在香港早就成为香港电视剧男演员中生代双雄之一。但进军内地的发展不算太成功,不管是紧守香港本土,还是来到内地发展,希望黄宗泽能更进一步吧。
更多关于黄宗泽和电视剧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怎么写
《三国演义》起源于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描述了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彝陵之战等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国演义》 读后感 心得,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怎么写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历史画面。虽然“是非成败转头空”,但掩卷沉思,透过这厚重的历史,我们还是看到了古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启迪。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历史沉浮,正应了那句话:胸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曹操同时代的人物评论家许劭称其为“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或许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误读。终其一生,曹操未取代汉室称王,始终以丞相自称,对被骂作汉贼不以为然。正如曹操所言“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如若没有曹操,当时的北方仍将处于战乱之中。相反,他“治世之能臣”的一面却显现无疑。他在《观沧海》一诗中的文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显示出他政治家的博大胸怀。他选贤任能,不拘一格。他厚待关羽,任其过五关斩六将二部追究。他相信张绣,迎接许攸,关心民生疾苦,他在《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无遗一,念之断人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袁绍,其人“外宽而内忌”,终致官渡之战一败涂地。曹操对于成败看的也很开,赢了固然可喜,败了大不了重头再来。正是他的心胸成就了他的王霸之业。胸怀宽则举贤任能,胸怀宽则四海归附。真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个人的胸怀不仅影响一个人的事业,也关乎一个人的生死存亡。最广为人知的便是诸葛亮三气周瑜了。“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果周瑜能知道吴蜀唇齿相依,与蜀国并肩作战,相互支持,则三国之势必然长久。然而他嫉贤妒能,气量狭小,“既生亮,何生瑜”,终致一代风流儒将一命呜呼,实为悲哉。
古人云:“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个人能有多大的作为,就必须有多大的气量,虚怀若谷才能海纳百川,聚集人气,成就伟业。成就伟业需要需要各种人才,正如小平同志说的,“不管白猫黑猫,逮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放眼当下,我们正进行着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如果能以海纳百川的心胸,广泛吸引各种人才,包括外国人才为我为我所用,岂不善哉。“举贤不避亲,用人不避仇”,我们的政治协商会议就是团结各界优秀人才的良好平台,唯才是用,不因人废言,只要对社会、民族、国家有利,天下英才都可为我所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周旋于个人的利害得失,于国于家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以其不争,而莫能与之争。”我们立身处世,若有宽广的胸怀,就更容易实现我们人生的理想!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怎么写2
当我为一次 故事 新编绞尽脑汁时,当我为一篇 作文 静观水的沸腾时,我和文学就真正的遇见了。就像人籁寂寂,天籁其歇,时钟的嘀嗒声是世界的全部一样,情绪剑走偏锋时,文学是我的良药。它就是我上衣靠近心脏的口袋,而不是我的包裹。它的里面装的是我的快乐,而不是负担。
我在最清澈的年纪就开始调整自己看待外界的视角,我曾经试图用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去看你。我以为十恶不赦、功不可没是划清人物美丑善恶最完备的标准。我自以为你们是主角或者不是。可能是“演员表上前两行的名字、千古流传的骂名或美誉、照搬过来的评判标准、和他人口中的你”在混淆我的视与听。
初见你,你是误杀吕伯奢的残暴之徒。“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负我”让人深恶痛疾。再见你,你是宛城强占张济之妻邹氏的无耻之徒。“今宵愿同枕席,随吾还都,安享富贵,何如?”让人疾首蹙额。在云里雾里采花,固执地相信亲眼所见的就是最真实的,却忘记了世上本就有“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的不解之谜。你应该带走它,或等待着,在一个月明风清的日子真正地走近它。
谁人知?你的“负”不是辜负天下,而是背负天下——背负天下人的期望。你被迫卷入分崩离析的天下大势,却主动接受政治家们的尔虞我诈。谁人知?戎马一生、彰显英雄本色的你,临终前竟“分香卖履,留恋妾妇”,一派不成体统的作为,被当做小家子气。然而,苏轼的一句“平生奸伪,死见真性”道出了不为人知的曹操本色。
何为曹操本色?正如易中天所言的曹操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阎王脾气,菩萨心肠”。大家风范是昔日官渡之战曹操面对谋士许攸的投奔的跣足而出。小人嘴脸是曹操杀死得意忘形的许攸的狠毒。英雄气派是曹操濮阳攻吕布、赤壁遇周郎、花容逢关羽、无数次失败后的卷土重来。阎王脾气,菩萨心肠是曹操与丁氏大吵之后“抚其背”的温柔,是看缘分已尽,令丁氏再嫁的温情,是面对陈琳千言檄文仍接纳他的念旧怜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你博大胸襟吞吐的宇宙奥秘。你是“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你也曾面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而“念之断人肠”。或气魄雄伟,或慷慨悲凉。你的诗囊括了整个宇宙,是泼墨如云的大手笔。而你,是真男子。
你的 事迹 在古今中外的笑谈之中酝酿发酵,谁人月下,沉吟良久,喟然长叹,为你平反?当你的形象 脸谱 化,当偏见与无知掩盖历史事实,众人笑你是在汉室衰微之时张牙舞爪作恶的奸雄。可是历史上若无曹操的戎马一生,将何如?
我所追求的,黑白分明的眼睛,是成长赐予我的剔透玲珑的视角,以此平反因误解而来的错案。
我只盼,月下有人,沉吟思索,一步步靠近,只为真正懂得。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怎么写3
四大名著中最喜欢看的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绘了一个动荡的时代,一群动荡时代的崛起英雄。 时代是大环境的必然趋势。 善,恶,智,愚,信,疑,明,暗。 但是,真正英雄的境界不是为自己创造舞台,而是为人民创造时代。 其中,我喜欢最好的“桃园”这个好故事。 上面写着:刘蓓,张飞和关羽,偶然在一家茶馆见面,三个人在各个方面都相处融洽,在桃园成了兄弟,一起参军。
故事主要讲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书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空城计等早已是家喻户晓;那些闪烁着艺术光辉的典型人物,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和狡诈多疑的曹操等也是人尽皆知。
在这其中,我最喜欢关羽这个人物,他重情重义,忠肝义胆,英勇无比,在华佗给关羽刮骨疗伤时,关羽还依旧和手下将领喝酒吃肉,谈笑自如,由此可见,关羽的气度是多么豪迈!可无奈“骄兵必败”,在关羽攻打樊城时,陆逊只不过用了一个计谋、一封信,就把一代名将骗得晕头转向,最后步步紧逼、咄咄逼人,关羽的性命竟落在孙权的手上!我为关羽而感到惋惜,惋惜他一生锐不可当,却败在自己的虚荣心下。同时,我也从关羽的失败上悟出了一个道理:谦受益,满招损。我要把这句话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有人问:你觉得哪一部分让你感触深刻?我会回答:当然是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一气周瑜讲的是诸葛亮如何夺荆州和南郡。他先让周瑜去打,周瑜使计让敌人出城,准备改天再把两座城攻下。可诸葛亮却趁没人时,攻下了两座城,把周瑜气得箭伤冒血。
随后诸葛亮又帮刘备娶到了孙权的妹妹。这件事差点没把周瑜气死!
最后一气是诸葛亮不光破了周瑜的计谋,还寄去了一张连劝告带挖苦的信。这封信气得周瑜头昏目眩,又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所以长叹不已。最终周瑜哀叹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最后合上了眼睛,一命呜呼了。
读到这里,我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睿智以及他宽广的胸怀。她不仅把周瑜耍得团团转,还能趁机拿下两座城……他的智慧让我十分敬佩。同时他在周瑜死后给周瑜吊丧,还为周瑜题诗,陈述了对周瑜至死的伤心之情。这让我觉得诸葛亮的心胸宽广,毕竟他们还是一对敌人啊!
除了诸葛亮,我觉得周瑜死的活该。如果一个人的心胸太狭隘,一定会像周瑜一样被活活气死;如果一个人像诸葛亮一样心胸宽广,这样的人才算聪明。
请大家做个聪明的人,心胸宽广的人吧!这样世间会充满和谐,没有嫉妒。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既有精致细腻的细节描写,也有简练概括的轮廓勾勒。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引人入胜,以至于我是常常看的废寝忘食。这样一本《三国演义》,会是我终身受益。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怎么写4
在为期短暂的假期中,我读了我国历史上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讲的是汉末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争王称霸的故事,主要人物有蜀国的刘备,赵云,诸葛亮,关羽……魏国的曹操,司马懿,夏侯兄弟……吴国的孙坚,孙策,孙权三父子等等。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作者运用灵活的笔法将每一个人物描写得十分到位,仿佛回到了当时的时代一个红面长髯的美髯公关羽和黑脸大嗓门燕人张飞就在你身边一起喝酒吃肉一般。
我读完这部作品后深有感触。用兵如神的曹操,诸葛亮,司马懿,武艺高强但有勇无谋的吕布,十万军中七进七出的常山赵子龙无一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人都说曹操是个奸雄,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但我再看完这部作品之后对曹操却有了另一种看法。我认为,曹操也能称得上是一个英雄。虽然他多疑善妒,但却十分有军事才能,也有识人慧眼,所属从将无一不是一代豪杰。为了笼络关武圣对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开恩,倘若曹操没有这份大度与识人慧眼,想必魏国也不会有当时那般规模成就,而且他还是一位诗人,所作诗中那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再如今仍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可惜只是惜于他的天性多疑,将华佗处死在牢房里后无人再能治他的病,一代枭雄就这么死于自己的多疑心中。
除了曹操这个最具有争议性的角色外,诸葛亮也是前百年来人们讨论不休的话题。诸葛亮是否那么神,我认为诸葛亮神不是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是神在他对人心的把控和了解,通过分析人心来设置计谋,敢问有这样的人作为对手,谁有能不胆颤心惊呢?
而与他对敌的魏国军事司马懿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两人在战场上的而屡我诈你来我往是三国演义当中最具有思考价值和空间的地方。
诸葛亮因用错马谡错失街亭,面临败军死亡之际一手空城计天下皆知诸葛戏司马,而出师表又是千古绝唱。诸葛亮似乎已经成为了我国智慧的代表人物。但品读完三国演义后我却有了另一种想法,这大胆的想法将诸葛亮更加清晰和人性化的呈现在每一位读者面前。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的危机不慌不忙在城上弹琴,用一计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这令我不得其解。我反复看着这段空城计,后来 总结 出了几个问题。诸葛亮身处城池之上弹琴,司马懿率领几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司马懿竟然恐惧伏兵便撤走了自己近百万人马。先不说有没有伏兵,就算真的是有,那么亦可派出一只分队伍进去探探虚实,为何琴弦一断就吓得全军撤退,我想来想去得出了一个答案。他是故意撤退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怎么写5
我是一个特别现代的学生,并不习惯接触那些古典文学,因为我觉得里面枯燥乏味,毫无生气可言。那些书在我眼里是古板的,让人刚拿起就想扔掉的感觉。这种感觉持续了好几年的时间,直到朋友送给我一本书——《三国演义》。
朋友远在广东,他十分了解我的脾性,叹息过我此生注定无法探寻出古典文学的奥秘。但此次,他还没跟我打声招呼就给我寄来这本**封皮的小说。并且在msn上给我留言道:“推荐你看这本书,以你最好的朋友的名义。”
他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以至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这本书。
这本书的封皮上镀着四个银光闪闪的大字——三国演义。
但很显然,我一整天就这么看下去了。这个城市笼罩在泛滥的白光里,在清晨星光还没有隐去的时刻,就已经悄悄涂抹起了天空,像是一个悠闲的公爵,在耐心地涂抹着他手上的全麦面包。
惊觉已经晚上七点时,这本书我已经囫囵吞枣似的看完了。这里面的人物让我记忆深刻,原本并不了解的诸葛亮与刘关张三兄弟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我渐渐了解了他们。
诸葛亮是谁?是刘备三顾茅庐好容易请出的人。卧龙先生熟读兵法堪称有经天纬地之才,神出鬼没之术。先生舌战群儒,智斗八方,三气周瑜,令其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增灶退兵,唱空城计,更是智勇超人,镇住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更有草船借箭,借东风,八阵图,七擒孟获……先生的天纵之才让人言之不尽,道之不完矣。先帝兵败,在白帝城托孤于先生,先生流着泪接下遗诏,誓要辅佐阿斗平定天下。泪潸潸,雨绵绵。天降小雨,为此哭泣。
刘关张三兄弟是谁?他们虽不出同一族系,但在桃园之中,以天为证,各喝下三杯酒,留下了“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千古美谈。刘备手持雌雄双股剑,关云长挥青龙偃月刀,张翼德舞丈八蛇矛,就这样一个阵容,欲要平定天下,创造太平盛世,真不愧有雄心壮志。关云长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刘备死前的“愧对兄弟矣”,张飞因云长阵亡而大发脾气,从而丧失性命,刘关张的兄弟情真是感天地,泣鬼神。
吐一口浊气,心中波澜起伏,三国演义中的种种事,让我如同身临其境,沉醉其中,几乎无法自拔。
想起朋友那句语重心长的话,可能古典文学真的有它吸引人的一面。这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不漂亮的眼睛可以有美丽的眼神,不够标志的面容可以有可爱的神态,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和举止,这都在于一个人灵魂的丰富和坦荡。或许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其实是最好的途径。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怎么写相关 文章 :
★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体会五篇
★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5篇
★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6篇
★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怎么写
★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优秀范文5篇
★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最新
★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
★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范文
★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范文5篇
★ 《三国演义》读后感个人心得5篇精选大全
急!!急!!急!!跪求销售类毕业实习计划一篇和实习日记40篇!
星期天一大早,妈妈的大嗓门就在家里回荡着: “扫地了,扫地了,今天该谁打扫了?”一下子搅乱了我和爸爸的美梦。“嚷什么,嚷什么,清大早上还让不让人安生!”爸爸极不高兴地抗议着。“今天该谁卫生值班了,怎么到现在还是脏兮兮的,我都去过菜市场了,你们还没起床,我不喊你们能醒吗?”妈妈气呼呼地说。“你们不要再说了,烦死了,今天到底该谁值班,查一下不就知道了,干什么这么吵啊吵的,我还没睡醒呢!”我翻了一下身,又闭上了眼睛。妈妈查看了一下,有点难为情了:“对不起,吵醒你们了,今天该我值日。下次注意,但你们也要记住哪天是自己值班。不然,到时候吵着你们,可别怪我没有提醒你们。”“领导同志首先应该检查自己,然后再来管教下属,这样才能服众。”爸爸话里有话。
说完,我就到外头兜了一大圈,我一到家,一阵诱人的香味扑鼻,原来是红烧带鱼的味道,那是我的最爱。肯定是妈妈正在精心烹制中饭菜。“肚子都快饿扁了,怎么还没好呢,急死我了,再不好,我外去吃了。”我噘起了嘴。“好了,好了,就知道催,别的就不会做了。”门铃响了,我打开了门。“回来得可真准啊,爸爸,怪不得你鼻子灵呢。”我笑着拿爸爸开心。
没过多久,我们一家三口围着桌子开饭。妈妈夹了一块香喷喷的带鱼块在爸爸眼前来回一晃,然后筷子一拐弯,带鱼落到了我的碗里:“儿子在家学习最辛苦的,第一块给宝宝。”爸爸一脸失望,我连忙夹了一块给爸爸。爸爸脸上立即“多云转晴”,笑眯眯地说:“还是儿子好,知道孝敬老爸!”我又夹了一块给妈妈:“老妈辛苦了,这块慰劳你。”这时我们一家都笑了。
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了!因为妈妈平时对我都很罗嗦,而今天是妈妈对我很好,又夹菜给我,所以今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
荀子·王霸篇译注
王霸
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①;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愍、宋献是也②。故人主,天下之利势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将道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
[注释] ①制:当为衍文。②齐愍(mǐn敏):齐愍王(也作闵王),战国时齐国国君,为燕所败,死于莒。宋献:宋康王,名偃,战国时宋国国君,为齐愍王所灭。
挈国以呼礼义而无以害之①,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擽然扶持心国②,且若是其固也。 之所与为之者之人,则举义士也;之所以为布陈于国家刑法者,则举义法也;主之所极然帅群臣而首乡之者③,则举义志也。如是,则下仰上以义矣,是綦定也④。綦定而国定,国定而天下定。仲尼无置锥之地,诚义乎志意,加义乎身行,著之言语,济之日,不隐乎天下,名垂乎后世。今亦以天下之显诸侯诚义乎志意,加义乎法则度量,著之以政事,案申重之以贵贱杀生,使袭然终始犹一也,如是,则夫名声之部发于天地之间也⑤,岂不如日月雷霆然矣哉! 故曰: 以国齐义,一日而白,汤、武是也。汤以亳⑥,武王以鄗⑦,皆百里之地也,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从服,无它故焉,以济义矣。是所谓义立而王也。
[注释] ①挈(qiè切):提举,此处指领导。 ②擽(luò落)然:形容石头坚固的样子。擽,通“落”。 ③主:当为衍文。 ④綦:当为“基”字。下同。 ⑤部:通“剖”,开发,勃发。⑥亳(bó帛):商汤的国都,在今河南商丘。⑦鄗(hào浩):周武王的国都,在今陕西西安,一作“镐”。
德虽未至也,义虽未济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①,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臣下晓然皆知其可要也。政令已陈,虽睹利败,不欺其民;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国一綦明,与国信之,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②。非本政教也,非致隆高也,非綦文理也,非服人之心也,乡方略,审劳佚,谨畜积,修战备,齺然上下相信③,而天下莫之敢当。故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是皆僻陋之国也,威动天下,强殆中国,无它故焉,略信也。是所谓信立而霸也。
[注释] ①奏:通“凑”,聚。②五伯:即下文的“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等五霸。③齺(zōu邹)然:牙齿上下相切的样子。
挈国以呼功利,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之求,内则不惮诈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则不惮诈其与而求大利焉,内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则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待其上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也,如是,则敌国轻之,与国疑之,权谋日行而国不免危削,綦之而亡,齐闵、薛公是也①。故用强齐,非以修礼义也,非以本政教也,非以一天下也,绵绵常以结引驰外为务。故强,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诎秦②,北足以败燕,中足以举宋。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无它故焉,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也。三者,明主之所以谨择也,而仁人之所以务白也。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
[注释] ①薛公:战国时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号孟尝君,曾任齐闵王的相,因封于薛(今山东滕州),故称薛公。②诎(qū):通“屈”,屈服,折服。
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不可不善为择所而后错之①,错险则危;不可不善为择道然后道之,涂薉则塞②,危塞则亡。彼国错者,非封焉之谓也,何法之道,谁子之与也。故道王者之法与王者之人为之,则亦王;道霸者之法与霸者之人为之,则亦霸;道亡国之法与亡国之人为之,则亦亡。三者,明主之所以谨择也,而仁人之所以务白也。
[注释] ①错(cù):通“措”,安置。②涂:道路。薉:同“秽”,污秽。
故国者,重任也,不以积持之则不立。故国者,世所以新者也,是惮惮①,非变也,改王改行也②。故一朝之日也,一日之人也,然而厌焉有千岁之固③,何也? 曰:援夫千岁之信法以持之也,安与夫千岁之信士为之也。人无百岁之寿,而有千岁之信士,何也? 曰: 以夫千岁之法自持者,是乃千岁之信士矣。故与积礼义之君子为之则王,与端诚信全之士为之则霸,与权谋倾覆之人为之则亡。三者,明主之所以谨择也,而仁人之所以务白也。善择之者制人,不善择之者人制之。
[注释] ①惮惮:更替,继承。②王:古“玉”字。③固:当为“国”字。
彼持国者必不可以独也,然则强固荣辱在于取相矣。身能相能,如是者王。身不能,知恐惧而求能者,如是者强。身不能,不知恐惧而求能者,安唯便僻左右亲比己者之用①,如是者危削,綦之而亡。国者,巨用之则大,小用之则小,綦大而王,綦小而亡,小巨分流者存②。巨用之者,先义而后利,安不恤亲疏,不恤贵贱,唯诚能之求,夫是之谓巨用之。小用之者,先利而后义,安不恤是非,不治曲直,唯便僻亲比己者之用,夫是之谓小用之。巨用之者若彼,小用之者若此,小巨分流者亦一若彼,一若此也。故曰:粹而王,驳而霸③,无一焉而亡。此之谓也。
[注释] ①便僻:通“便嬖”,君主宠信的小臣。②分流:各占一半。③驳(bó伯):同“驳”,杂,不纯。
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诗》云:“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为之则存,不为则亡。”((①))此之谓也。
[注释] ①“《诗》云”句:佚诗,不见今本《诗经》。将将(qiāng枪),聚集的样子。
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①。乱则国危,治则国安。今君人者急逐乐而缓治国,岂不过甚矣哉! 譬之是由好声色而恬无耳目也,岂不哀哉! 夫人之情,目欲綦色,耳欲綦声,口欲綦味,鼻欲綦臭②,心欲綦佚。此五綦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养五綦者有具,无其具则五綦者不可得而致也。万乘之国,可谓广大、富厚矣,加有治辨、强固之道焉③,若是,则恬愉无患难矣,然后养五綦之具具也。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故明君者必将先治其国,然后百乐得其中;暗君必将急逐乐而缓治国,故忧患不可胜校也,必至于身死国亡然后止也,岂不哀哉! 将以为乐,乃得忧焉;将以为安,乃得危焉;将以为福,乃得死亡焉,岂不哀哉! 于乎④! 君人者亦可以察若言矣。故治国有道,人主有职。若夫贯日而治详,一日而曲列之,是所使夫百吏官人为也,不足以是伤游玩安燕之乐。若夫论一相以兼率之,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是夫人主之职也。若是,则一天下,名配尧、禹。之主者,守至约而详,事至佚而功,垂衣裳,不下簟席之上⑤,而海内之人莫不愿得以为帝王。夫是之谓至约,乐莫大焉。
[注释] ①民:疑为“君”字。②臭(xiù嗅): 气味。③辨:通“办”,治理。④于乎:同“呜呼”。⑤簟(diàn甸):竹席。
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人主得使人为之,匹夫则无所移之。百亩一守,事业穷,无所移之也。今以一人兼听天下,日有余而治不足者,使人为之也。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必自为之然后可,则劳苦秏顇莫甚焉①,如是,则虽臧获不肯与天子易势业②。以是县天下③,一四海,何故必自为之? 为之者,役夫之道也,墨子之说也。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传曰:“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已④。”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辨,是百王之所同也,而礼法之大分也。
[注释] ①秏顇(hào cuì耗粹):同“耗悴”,耗竭憔悴。 ②臧获:奴婢。③县:通“悬”,掌握;治理。④共:通“拱”,拱手,垂拱,无为而治。
百里之地,可以取天下,是不虚,其难者在人主之知之也。取天下者,非负其土地而从之之谓也,道足以壹人而已矣。彼其人苟壹,则其土地且奚去我而适它? 故百里之地,其等位爵服足以容天下之贤士矣,其官职事业足以容天下之能士矣,循其旧法,择其善者而明用之,足以顺服好利之人矣。贤士一焉,能士官焉,好利之人服焉,三者具而天下尽,无有是其外矣。故百里之地足以竭势矣,致忠信,著仁义,足以竭人矣,两者合而天下取,诸侯后同者先危。《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①一人之谓也。
[注释] ①“《诗》曰”句:见《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羿、蠭门者①,善服射者也;王良、造父者②,善服驭者也;聪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人服而势从之,人不服而势去之,故王者已于服人矣。故人主欲得善射,射远中微,则莫若羿、蠭门矣;欲得善驭,及速致远,则莫若王良、造父矣;欲得调壹天下,制秦、楚,则莫若聪明君子矣。其用知甚简,其为事不劳而功名致大,甚易处而綦可乐也,故明君以为宝,而愚者以为难。
[注释] ①蠭(fēng蜂)门:又作“逢蒙”、“蓬蒙”,羿的弟子,善射。②王良:春秋时晋大夫赵简子的车夫,善于驾车。
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为圣王,兼制人,人莫得而制也,是人情之所同欲也,而王者兼而有是者也。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重财物而制之,合天下而君之,饮食甚厚,声乐甚大,台谢甚高①,园囿甚广,臣使诸侯,一天下,是又人情之所同欲也,而天子之礼制如是者也。制度以陈,政令以挟②,官人失要则死,公侯失礼则幽,四方之国有侈离之德则必灭,名声若日月,功绩如天地,天下之人应之如景向,是又人情之所同欲也,而王者兼而有是者也。故人之情,口好味而臭味莫美焉,耳好声而声乐莫大焉,目好色而文章致繁妇女莫众焉,形体好佚而安重闲静莫愉焉,心好利而谷禄莫厚焉,合天下之所同愿兼而有之,睾剸牢天下而制之若制子孙③,人苟不狂惑戆陋者,其谁能睹是而不乐也哉! 欲是之主并肩而存,能建是之士不世绝,千岁而不合,何也? 曰: 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是其所以不合之故也。人主胡不广焉无恤亲疏,无偏贵贱,惟诚能之求?若是,则人臣轻职业让贤而安随其后,如是,则舜、禹还至,王业还起。功壹天下,名配舜、禹,物由有可乐如是其美焉者乎? 呜呼! 君人者亦可以察若言矣。杨朱哭衢涂④,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此亦荣辱安危存亡之衢已,此其为可哀甚于衢涂。呜呼哀哉! 君人者,千岁而不觉也。
[注释] ①谢:通“榭”,建在高台上的木屋。 ②挟:通“浃”,完备。 ③睾剸牢:牢笼。睾剸,当作“皋”字。 ④杨朱:战国时魏国人,主张“为我”,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
无国而不有治法,无国而不有乱法;无国而不有贤士,无国而不有罢士①;无国而不有愿民,无国而不有悍民;无国而不有美俗,无国而不有恶俗。两者并行而国在,上偏而国安,在下偏而国危②,上一而王,下一而亡。故其法治,其佐贤,其民愿,其俗美,而四者齐,夫是之谓上一。如是则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故汤以亳,武王以鄗,皆百里之地也,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从服,无它故焉,四者齐也。桀、纣即序于有天下之势③,索为匹夫而不可得也,是无它故焉,四者并亡也。故百王之法不同若是,所归者一也。
[注释] ①罢(pí疲)士:没有德行的人。罢,通“疲”,弱,无能。②在:当为衍文。③序:当为“厚”字之误。
上莫不致爱其下而制之以礼,上之于下,如保赤子。政令制度,所以接下之人百姓,有不理者如豪末①,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故下之亲上欢如父母,可杀而不可使不顺。君臣上下,贵贱长幼,至于庶人,莫不以是为隆正。然后皆内自省以谨于分,是百王之所以同也②,而礼法之枢要也。然后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止矣。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辨,是百王之所同而礼法之大分也。
[注释] ①豪末:同“毫末”。②以:当为衍文。
若夫贯日而治平,权物而称用,使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以是用挟于万物①,尺寸寻丈莫得不循乎制度数量然后行,则是官人使吏之事也,不足数于大君子之前。故君人者立隆政本朝而当,所使要百事者诚仁人也,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立隆正本朝而不当,所使要百事者非仁人也,则身劳而国乱,功废而名辱,社稷必危,是人君者之枢机也。故能当一人而天下取,失当一人而社稷危,不能当一人而能当千百人者,说无之有也。既能当一人,则身有何劳而为,垂衣裳而天下定。故汤用伊尹,文王用吕尚②,武王用召公③,成王用周公旦。卑者五伯,齐桓公闺门之内,县乐奢泰游抏之修④,于天下不见谓修,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是亦无它故焉,知一政于管仲也,是君人者之要守也。知者易为之兴力而功名綦大,舍是而孰足为也? 故古之人有大功名者,必道是者也;丧其国,危其身者,必反是者也。故孔子曰:“知者之知,固以多矣,有以守少,能无察乎? 愚者之知,固以少矣,有以守多,能无狂乎?”此之谓也。
[注释] ①用:当为“周”字。②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太公,文王尊他为师,后辅佐武王灭商,封于齐。③召(shào绍)公:姓姬,名奭,周文王的儿子,辅佐武王灭商,封于召(今陕西岐山一带)。④泰:同“汰”。抏:同“玩”。
治国者,分已定,则主相、臣下、百吏各谨其所闻,不务听其所不闻;各谨其所见,不务视其所不见。所闻所见诚以齐矣。则虽幽闲隐辟①,百姓莫敢不敬分安制以化其上,是治国之征也。主道治近不治远,治明不治幽,治一不治二。主能治近则远者理,主能治明则幽者化,主能当一则百事正。夫兼听天下,日有余而治不足者如此也,是治之极也。既能治近,又务治远;既能治明,又务见幽;既能当一,又务正百,是过者也。过,犹不及也,辟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不能治近,又务治远;不能察明,又务见幽;不能当一,又务正百,是悖者也。辟之是犹立枉木而求其景之直也。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君者,论一相②,陈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炤之③,以观其盛者也④。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⑤,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故君人劳于索之,而休于使之。
[注释] ①辟:通“僻”,僻远。②论:通“抡”,选择。③炤:通“照”,明察。④盛:通“成”,成就。⑤饰:通“饬”,整治。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汤、武者,循其道,行其义,兴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归之。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礼义以道之,致忠信以爱之,赏贤使能以次之①,爵服赏庆以申重之,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潢然兼覆之,养长之,如保赤子。生民则致宽,使民则綦理,辩政令制度,所以接天下之人百姓②,有非理者如豪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是故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不愉者③,无它故焉,道德诚明,利泽诚厚也。乱世不然:污漫、突盗以先之,权谋倾覆以示之,俳优、侏儒、妇女之请谒以悖之④,使愚诏知,使不肖临贤,生民则致贫隘,使民则綦劳苦。是故百姓贱之如尩⑤,恶之如鬼,日欲司间而相与投藉之⑥,去逐之。 卒有寇难之事⑦,又望百姓之为己死,不可得也,说无以取之焉。孔子曰:“审吾所以适人,适人之所以来我也⑧。”此之谓也。
[注释] ①赏:当作“尚”字。②天:当为衍文。③不:当为衍文。一说“愉”当为“偷”字。④俳(pái 排)优:古代唱戏的人。侏儒:因发育不良身材矮小的人。⑤框(wāng汪):通“尪”,残疾人。⑥司:同“伺”。⑦卒(cù促):通“猝”,突然。⑧适:当为衍文。
伤国者何也? 曰: 以小人尚民而威①,以非所取于民而巧②,是伤国之大灾也。大国之主也,而好见小利,是伤国;其于声色、台榭、园囿也,愈厌而好新,是伤国;不好循正其所以有,啖啖常欲人之有③,是伤国。三邪者在匈中④,而又好以权谋倾覆之人断事其外,若是,则权轻名辱,社稷必危,是伤国者也。大国之主也,不隆本行,不敬旧法,而好诈故,若是,则夫朝廷群臣亦从而成俗于不隆礼义而好倾覆也。朝廷群臣之俗若是,则夫众庶百姓亦从而成俗于不隆礼义而好贪利矣。君臣上下之俗莫不若是,则地虽广,权必轻;人虽众,兵必弱;刑罚虽繁,令不下通。夫是之谓危国,是伤国者也。
[注释] ①尚:通“上”,居于……上。②所:时。③啖啖(dàn淡):贪婪的样子。④匈:通“胸”。
儒者为之不然,必将曲辨①:朝廷必将隆礼义而审贵贱,若是,则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者矣。百官则将齐其制度,重其官秩,若是,则百吏莫不畏法而遵绳矣。关市几而不征,质律禁止而不偏,如是,则商贾莫不敦悫而无诈矣。百工将时斩伐,佻其期日而利其巧任②,如是,则百工莫不忠信而不楛矣③。县鄙将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农夫莫不朴力而寡能矣。士大夫务节死制,然而兵劲。百吏畏法循绳,然后国常不乱。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货通财④,而国求给矣。百工忠信而不楛,则器用巧便而财不匮矣。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之谓政令行,风俗美。以守则固,以征则强,居则有名,动则有功。此儒之所谓曲辨也。
[注释] ①辨:通“办”,治理。②佻(yáo遥):通“傜”,宽缓。③楛(kǔ苦):粗劣。④货通财:当为“货财通”。
鉴赏 “王道”和“霸道”二者之间的利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人,尤其是儒生们的争论热点。虽然士人们最终的理想,也只能托庇于大小诸侯的礼遇而得以实现,但“霸道”仍成为大部分人所摈弃的治国思想。一直到周室衰竭的战国中后期,儒生们才渐渐转变长久以来的固执,开始期盼新的天下君主。而“王霸”一题,也可解为“称王与称霸之道”。正如荀子在文中所言:“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以对礼义的崇尚来定义王道,以信用的守持来定义霸道,实际上是王霸并提,回避了历来儒家对这两个概念在政治、道德上的种种严格区分,来应对诸侯君主,尤其是大国统治者的逐鹿雄心。
在荀子看来,一个理想国家的状态是自上而下地推崇礼义。处于上位的统治者倘若要实现国定乃至天下大定的理想抱负,则须“挈国以呼礼义而无以害之”,由此达到“下仰上以义”的境界。而霸道虽未能完全以礼义来号令民众,达到孔子所说的“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的完美状态,却能约定举国上下言行一致,“乡方略,审劳佚,谨畜积,修战备,齺然上下相信,而天下莫之敢当”。
然而无论是王道还是霸道,两种政治模式的设想同样要求统治者严于修身,从而使一国之法令、政策能够自上而下地推行。在荀子看来,统治者倘若要使自己的邦国长治久安,则必须为治国思想确立长久推行的指导思想,即“义立”与“信立”,通过长久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共同信仰和道德来维护一个政权的神圣地位。“援夫千岁之信法以持之也,安与夫千岁之信士为之也。……以夫千岁之法自持者,是乃千岁之信士矣。”荀子虽然将国之长久存在归因于制度的秉持,但制度的秉持仍要通过一代代心存礼义的道德之士来维系。因此,荀子虽然在此强调了法律、制度的长久作用,却仍将这种制度归于人治的范畴,这也是儒、法两家学说的一大区别。
国家的长久兴盛既依赖于“千岁之士”的把持,则君主的择取贤良就显得至关重要。“治国有道,人主有职”,国家的安定除了君主的自我修行和安抚民众之外,更重要的是选取人才。尤其是任命一个国相来辅佐,“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使得自己的臣民各秉所长,明确分工分职,从而达到上下有序的和谐社会。君主要达到垂拱而治是可能的,但这绝不等于道家所宣扬的“无为而治”,而是“立隆政本朝而当,所使要百事者诚仁人也”。正是认识自我,选择人才也成为后世君主的明智策略之一。此一论断之后百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总结经验,亦谓自己虽不如张子房、萧何、韩信而能取天下,却能择人之长,为己所用,正此断言之明证。
礼的作用在于设定,作为维护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要素,“礼”在这里既带有道德训化的意味,也有一定的强制性。“上莫不致爱其下而制之以礼,上之于下,如保赤子。政令制度,所以接下之人百姓,有不理者如豪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故下之亲上欢如父母,可杀而不可使不顺。君臣上下,贵贱长幼,至于庶人,莫不以是为隆正。然后皆内自省以谨于分,是百王之所以同也,而礼法之枢要也。然后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止矣。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辨,是百王之所同而礼法之大分也。”从荀子滔滔不绝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推崇的“礼”实际上是礼和法的结合,既包括等级名分,也有政令制度。因此,我们能够说,荀子通过“礼法”概念的创造而使礼获得了法的性质和特征。
好了,今天关于“王霸雄心阵容”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王霸雄心阵容”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