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有关于乱世逐鹿刘备搭配什么阵容的问题,我可以通过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来回答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资源。
乱世逐鹿曹操好,原因如下
武力、统率、智力、政治、魅力
先说武力:其实曹操和孙权作为两国主君,是不需要什么武力的。但真要说到武力,曹操少年时就有夜床大宦官张让府邸的壮举,之后讨黄巾,战董卓,击陶谦,败吕布,破袁绍,斩塌顿,追刘备,曹操都是亲自带兵上阵,很是打过一些硬仗,还有不少逃亡之仗,武力还是有实战经验做保证的。
孙权这边就缺了实战经验。虽然史书记载孙权喜欢狩猎猛兽,甚至能单挑老虎。但是和他的父亲江东猛虎孙坚、兄长小霸王孙策相比还是不值一晒。和百战余生的曹操相比也是略逊一筹的。
统率:这点曹操几乎能胜过三国时期大部分名将。曹操的军事统帅才能在整个三国时期都算是天花板级别的。而孙权在合肥的丢人战绩,被张辽八百破十万,基本就让孙权和名将称号说拜拜了。统率上曹操完胜。
智力:智力方面比较难直观的说谁比谁强,只能说这两位都是人精。就拿一件事来说,孙权偷袭关羽并杀死了关羽,转手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来了一招祸水东流。而曹操也清楚孙权藏的什么小心思,厚葬关羽,让孙权继续吸收刘备的仇恨,两个老狐狸谁都讨不到谁的好。而等到曹操去世,曹丕显然就玩不过孙权。孙权反复横跳,从曹丕那里骗来了吴王的封号。所以,从智力上来说我觉得曹操和孙权在同一个水准,但孙权比起曹丕可就能使劲地碾压了。
政治:论治理能力,曹操和孙权都是高手。曹操整合了自己手下宗族、士族和庶族的各种人才和利益,将不同派别的人才都为我所用。同时基本架空了许昌的朝廷的权力,为曹丕最后篡汉打下坚实基础。而孙权这边,则是很好的吸取了父兄两人在政治上短视的缺点,通过和江东大族共享权力的方式,稳定了江东人心,并在赤壁大胜后树立了绝对的威望。两人都有着极高的政治水准,这点上差距应该不大。
魅力:最后要提的是个人魅力。这里曹操实在是胜过孙权太多。曹操大多数时候都气度恢弘,在对待杀死自己儿子和爱将典韦的张绣,以及任凭关羽离开去找刘备,这两件事情上都体现了曹操非凡的度量。当然,曹操不是什么圣人,他也杀人,边让、许攸、孔融、崔琰都死在他手下,但曹操并不会给人一种刻薄的感觉。反观孙权,因为张昭曾经劝他投降曹操,就一直挂碍在心;又因为刘备获得益州,就当面批评已故的鲁肃当年借南郡给刘备是愚蠢的举动。晚年的孙权更是几乎能用“昏聩”来形容,被曹操拉开极大差距。
综上所述,曹操在武力、统率、魅力上都完胜孙权。智力和政治上处于同一层级。所以总的来说,曹操胜过孙权。
为何刘备可以在乱世中得以立足呢?
刘备本一介布衣,从一草根逆袭为蜀汉帝王,一路走来,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纯属是拼搏出来的成果。笔者认为在乱世中,刘备能得以立足,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刘备在发展前期,就怀着为国效力,?兴复汉室?的理想,参加了剿灭黄巾的农民起义。后来因为?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安喜县尉。这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二、创业初期,他始终游历于军阀混战的夹缝之中,没有军队、没有地盘,没有人能瞧得起他。但是他能审时度势,谦恭待人,结交英雄豪杰,同情百姓疾苦,亲民爱民,笼络民心。
三、最可贵的,是他有着不服输的劲头,自强不息的品格。他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屡败屡战,越挫越勇。
四、他能忍辱负重,能屈能伸,为生存发展,东奔西逃,寄人篱下,委曲求全。
五、他讲求仁义道德,城府深,喜怒不形于色,具有超凡的凝聚力。以他为中心,团结了一大批对他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
六、他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求贤若渴,并能慧眼识英才,会用人,招揽了一大批顶尖人才。
七、他能纳谏如流,善于听取意见等。
刘备的这些优势,是一般诸侯军阀所不具备的。乱世出英雄,大浪淘沙,逐鹿中原,刘备终于在三国占有了一席之地!
刘备的才干绝不容低估,能以平民出身、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别说在当时罕见,整个历史上也不算多见。从这个角度讲,所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并非过誉的评价。
先说军事才能,这是他的立身之本,《三国志》中有他亲自打的不少胜仗,镇压过黄巾起义不用多说,著名的博望坡之战也是他打的;我们总说他前半生颠沛流离一事无成,辗转于各方势力之间,然而换个角度想,在当时的乱世,能生存下来的就已极为不易;更何况他尽管不断改换门庭,却从未像吕布那样人人喊打,依旧能得到重用,只能说明他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刘备的弱项在于战略层面,但这点在他得到诸葛亮、法正之后,得到了弥补,汉中之战就是典型的例子。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刘备确实在道义上占有优势,这种优势绝不是《三国演义》里那种浮于表面的所谓仁德,而是他在乱世中能坚守自己的底线:多次改换门庭,却从未反戈一击;从未屠城杀降;对待部属也算得上宽厚,这些都是他身上的闪光点,至于知人善用等等就更不用说了。
为何刘备见吕布后就离开吕布投靠曹操呢?
“贤弟,兄长知你为人刚直,最看不惯吕布这种反复无常的人,兄何尝不是如此。但大丈夫行于乱世,当光明磊落,即使处于逆境,也当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抗争也。”
刘备对张飞说的一段话,有情有理,娓娓道来,让人感动,让人感慨。刘关张三人,在群雄逐鹿的乱世,没有资源没有背景,想闯出一片天地,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逆境。
有人说刘备脸皮厚,投吕布,投曹操,投袁绍,投刘表,就像一个员工到处跳槽,一会这一会那。
可是,读读刘备的说话,觉得其对时局的分析非常在理。身边总有看不惯的人,就像吕布,可是,人家有本领,会认爹,人脉广,在当时,人家就是比刘备强,你不承认不行啊。
对待这种人怎么办,看不惯也得处呀,实在处不下去了,实在走投无路了。迫于生计,也只好屈身守分,去投其他人,再待时机而动了。
刘备,除了姓刘也无其他牛B资源了,可是,他能屈身守分,他能认清大势,顺势而为。
吕布不容,他去投靠曹操。刘曹二人见面那段,刘备不卑不吭,曹操呢,笑容满面,称刘备为兄弟,还要为刘备接封洗尘,那是亲切啊。可是,转过身去,曹操就与谋士商量如何对待投奔自己的刘备,杀吧恐寒天下俊杰之心,不杀吧,又养虎为患。真是两难。
每每读三国,感慨频发,请简友指正。
百日行动第29天 海上龙腾
三国志战略版刘备和伊籍能组吗
三国志战略版刘备和伊籍能组。通过查询三国志战略版官方网站得知,三国志战略最强阵容搭配一:刘备/诸葛亮+伊籍+关银屏,在当前伊籍中,多以阵容为强势组合,阵容主要打法思路是靠伊籍对敌方造成额外负面状态进而引发关银屏威慑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对敌人的控制,同时降低了敌人的输出能力。然后诸葛亮和刘备之间,大家想玩骑兵就选择刘备,由于伊籍的统率很低,所以最好是带上一个暂避来保护他可以抗住敌方的兵刃伤害,草船借箭来提恢复效果。拥有坦度与控制双重能力以及强续航与免伤能力的伊籍阵容可谓是最适合伊籍阵容的组合。所以三国志战略版刘备和伊籍能组。《三国志·战略版》是由广州灵犀互动娱乐有限公司制作的一款沙盘策略手游,该作于2019年9月20日正式公测。游戏以三国乱世为背景,玩家扮演主公的身份,去招募三国各种武将,并通过各种城建、攻占资源等途径,来开疆扩土,去征战沙场,实现逐鹿中原的愿望。。
为什么刘备五虎上将和卧龙凤雏却还是不能一统天下?
刘备不能够一统天下,就是因为他的实力还是太弱,并且发了多次致命的失误,让他在逐鹿中原这条路上不能够走的更远。
他们对于三国时期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三国演义,但是这本书是明朝人写的,作者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所以刘备及他的手下都是人中之杰,而对曹操的丑化则无所不用其极,导致后世的读者对于刘备都有天生的好感,觉得他应该能够称霸天下。
其实刘备这个人可以称得上枭雄,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用的手段并不都是那么光彩,劫掠民众抢夺资源这种事情做的也不少,所以杀人更是家常便饭,所以在道德层面上讲,刘备并没有比曹操很多。
再说一下刘备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都出自于民间,并没有太高的社会地位,本身武力值尚待商榷,而且张飞喜欢打骂士卒,代表着贵族阶级,与关羽向来貌合神不合。关羽的作战能力也被夸大,虽然取得过不少战功,但是他在刘备的心中还是不如张飞重要。老将黄忠倒是不错,可惜之前并没有做过太高的位置,统兵能力也不会有多么强大!马超是降将,本身就是诸侯之子,在刘备这边肯定不得重用。赵子龙虽然在大家心中的形象非常好,不过在刘备手下却没立过什么大功劳,究竟能力如何也未可知。
诸葛亮和庞统都是顶级谋臣,不过诸葛家族在三大势力都有人,早期的时候,刘备对诸葛亮也不是十分信任。庞统就有点儿可惜了,刚刚到刘备身边就意外身死,没来得及发挥多么大的作用。
按照诸葛亮隆中对中所说,刘备应该占据荆州,然后进军巴蜀,最后以荆州为桥头堡,就可以鲸吞天下。但是做出这样的策略,事后诸葛亮本人经验也不是十分丰富,后期对于大方向上也没有什么调整,忽略了吴国对于荆州的重视程度,这才导致关羽兵败麦城,蜀吴关系破裂,又害死了张飞和刘备,从此蜀国一蹶不振,丢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
东吴在三国演义中一直是打酱油的角色,但是其中的猛将谋臣也非常多,能够火烧联营七百里让刘备含恨而终,可见也不是易与的角色。能在乱世中立足,占据一大片地盘的人,都不是什么小角色,刘备的地位并没有那么突出。
反观曹操这一面,占据的土地面积比吴蜀两国要大,手下精兵猛将众多,又有大量顶级谋臣出谋划策,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大义,只要不犯什么太大的错误,一统天下几乎是必然的事情,刘备的实力与曹操比起来弱的太多。
蜀汉后期,持续的发动北伐,想要瓦解曹氏政权,大量的战争消耗了属地的人口和资源,让国家发展迟滞,得不到有效的补充,所以只能最先被消灭。如果一直韬光养晦,所以能比蜀国坚持更长时间,只不过吴国的君主更有血性一些,所以不能像刘禅一样安享祠庙。
在荆州失去以前,刘备或许还有翻身的可能,在刘备死后,蜀国只能苟延残喘,如果小心经营,把防御做得透彻,或许还能延长一些国作,这是作死的节奏太快,妄图以弱击强,最终只能落得个这样的下场。
刘备能力并不出众,手下良将也不如曹操,何以在三国乱世立足
东汉末期、三国时期,曾经有 历史 学家对这个时期的在位时间最长的几个君王进行比较后得知,魏武帝曹操的能力最强,吴大帝孙权的能力稍弱于曹操,却强于刘备。而汉光烈帝刘备的能力最弱。不过在纵观三国人才结构可得知,曹操的人才是最多的,但是曹操的基业基本上都是靠着自己打下来的,谋士和将领们更多的是跟随着曹操既定的战略走。而孙权是和江东的人才们一同努力之下,才把江东基业给撑起来。
反倒是刘备,他所创下的基业几乎都不由他自己打下来,而是由身边的几个牛人给打下的,武功方面有关羽张飞,文略方面有诸葛亮、庞统,甚至益州基业都是庞统给刘备一步步设计出来的基业。
因而,刘备实际上的能力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刘备和庞统诸葛亮相比,他的能力压根不够看。可为什么刘备这么一个能力不突出的君王却能够牢牢拢住人心,拉住人才呢?今天就带大家分析刘备的中庸之道。
刘备很善于利用自己皇族身份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但是士族和百姓还是信赖汉室。曾经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曾经和别人有过一段对话,别询问他几个徒弟的能力如何,孔子就拿自己和几个徒弟比较,自己的几个徒弟在一些方面的成就和潜力是远超自己,然而,仅仅是某些方面,而孔子呢?他是各个方面都不会太突出,但却面面俱到,这也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一个管理人才不需要某方面能力特别强悍,其实只需要做好中庸之道,用好人才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另外统治者的能力太强也不见的是一件好事,因为往往人在某一方面的成就闻名天下,这个人就会由此衍生出骄傲自负的思想动态,这种人往往是最不适合做统治者。
而纵观刘备的一生,大家通过他创业前中期的经历就可以得知,在没有得到诸葛亮庞统等谋略大能之前,刘备全天下的征战,也有过一些基业,但是却是胜少败多,辛辛苦苦创立的基业也守不住,最终刘备只落得个被人打的到处逃窜的下场。
然而刘备在天下诸侯逐鹿中原的混战中,长期陷入寄人篱下的状态,可是就算如此,刘备手中的人才依旧是牢牢跟随着刘备,很少有临时反叛刘备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刘备这个人前半生经历的事情多,他在处理人情世故方面也是得心应手,另外刘备是东汉末年诸侯中少有的敢于放权的君主,相比较曹操、袁绍、袁术等权力控,刘备反而对待权力并不怎么在乎,而且他识人用人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他只要觉得你行,那么就会放心的去用你,而且还不加干涉,这就是刘备的厉害之处。
往往一个领导者最缺乏的就是放权的气概。毕竟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家底,实在不放心别人拿到权力后,反过头叛变,所以东汉末年的大多数领导者都对手底下的人才警惕心极强。
那么再看看刘备呢?自己在拿到徐州的基业后,刘备直接就把军队平分给关羽张飞,并且还重用糜兰等徐州士族人才,刘备每天活得也十分轻松,因为军事方面交给自己的弟弟去干,政务方面则交给手底下的几个谋士去干,刘备每天只要做好统筹工作就足够了。
后来吕布投靠刘备,刘备觉得吕布的能力极强,就吸纳了他,甚至还把原本关羽张飞的不少队伍都转给了吕布指挥,刘备对吕布可谓是充足的放权。但是吕布得到军队后,反过来占领了徐州,并把刘备给赶到了小沛去。
而刘备对待部下忽然反抗自己是如何做的呢?他首先是去劝慰关羽张飞等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们,并细心地安慰他们,然而对吕布则是卑躬屈膝的称臣,刘备是一个非常懂灵活变动的君主,在情况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刘备能够弯下腰,从这一点就看出刘备能力不强,但是气量非常的大。
吕布看到刘备这个昔日的主子都如此卑躬屈膝了,反倒觉得自己有点愧疚,所以对待刘备,吕布也是非常真诚,甚至还有些偏向刘备。刘备凭借自己的度量为自己的生存赢得了机会,这就是刘备的大智慧。
刘备是汉室后裔,他也很善于利用自己汉室后裔的身份,从离开家乡带着兄弟们南征北战时,刘备就非常懂得包装自己,不管是说话做事还是礼节规范,刘备都会做到面面俱到,和他交往过的朋友都认为与刘备相处非常的舒服,没有什么压力拘束,这就是刘备的人格魅力,他善于用个人魅力去感染别人,让别人由衷的喜欢他。
紧接着,刘备又通过自己汉室后裔的身份来吸纳人才。虽然说当时的大汉已经日暮西山,但是士族和平民们心里还是认为自己是汉民,对待大汉还是有一定的感情,刘备在市井求生的时候,就充分意识到大汉的影响并没有从百姓们心里彻底消除,张角的黄巾军起义虽然带动了一部分汉民造反,但是汉民们很多还是认为汉室才是国家正统。
刘备善于中庸,调解诸臣子的矛盾,并且用人从不怀疑
刘备的中庸之道用的是炉火纯青。他善于调解臣子之间的矛盾,拉拢臣子对自己的忠诚。只要有刘备在,麾下的将领们就很少有闹矛盾的。另外刘备很清楚自己的手下到底要的是什么,对待钱财、权力和虚名,刘备从不吝啬。在隆中吸纳诸葛亮进入自己阵营后,刘备在见证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之后,就直接把自己势力的指挥都放权给诸葛亮,并且没有任何质疑。
相反刘备的兄弟关羽张飞却认为诸葛亮一个毛头小子能有什么本事,自己大哥辛苦攒下的家底,实在不放心让诸葛亮这个小年轻给糟蹋完了。所以关羽和张飞就对诸葛亮有很深的芥蒂。那么对于自己的兄弟和自己军事之间的矛盾,刘备知道吗?
其实他完全了解,但是在人前,刘备必须给诸葛亮信心,也需要给他树威,所以刘备在众将议事时,自己不再坐在高高在上的主公位置上,反而是走下去和诸葛亮并排站在一起,并且还三令五申地要求众将领听从诸葛亮的安排,刘备这样的做法就是为了让诸葛亮更加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卖命,他把权力放给诸葛亮,换来的就不会是叛变,反而是诸葛亮的智慧。
而在人后,刘备也会游走在旧将领和兄弟们之间,他勉励安慰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和老将领们,刘备不是那种喜新厌旧的人,多年的失败也让他深刻地懂得人心的宝贵,这些陪伴自己几十年走过来的老将领们就是自己的家底,自己的门面,如果和他们关系僵了,那么对自己影响也是巨大。
也因为刘备从中调解,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新人才队伍与关羽为代表的刘备旧部势力形成了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也随着几次大战渐渐融合成为互信,这其实也应了一个道理:"有什么样的君主,就有什么样的臣子。""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刘备的领导魅力依旧深刻感染到自己的手下,也让他们学会了深明大义,在大业面前,个人的利益不再是利益,复兴汉室才是刘备阵营最终目标。
所以刘备的中庸之道对于自己阵营的稳固和谐起到了极佳的作用,反观北方的曹操,虽然人才济济,但是叛变的、造反的也频繁不断地出现,孙权阵营,虽然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以文臣集团和武将集团斗得非常凶狠,三个政权,也就只有刘备政权内部还算稳定和谐。
后来刘备进入西川后,为什么留下关羽执掌荆州,这个和刘备的中庸之道有一定的联系,刘备虽然对手下敢放权,但是他也得留后手。特别是那些跟随自己几十年的兄弟们,刘备也不能亏待他们。所以在荆州问题上,刘备只能把大权交给兄弟关羽,这也是刘备留下的一个后手。
另外关羽执掌荆州对自己阵营而言是利大于弊。刘备的能力不突出、不强大,却能够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并等待时机一鸣惊人。他的中庸之道带给他极大的贡献。另外刘备也是一个能够留住人才的君王,他对自己麾下人才的奖赏惩罚从来都是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
刘备和关羽张飞关系的确十分要好,但是刘备从来没有因为他们两人和自己关系亲近就委以重任,依旧是让这两个兄弟自己慢慢地积攒资历而爬起来。对于诸葛亮这种急需的大才,刘备也不会迂腐到等待他慢慢积攒资历,反而刘备打破原则破格用他,所以刘备的成功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真正的靠中庸取胜。
好了,今天关于“乱世逐鹿刘备搭配什么阵容”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乱世逐鹿刘备搭配什么阵容”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